畢竟台灣大多數的人口都是漢人,原住民占的不多。
如果說要顧慮到原住民來表現台灣特色,那身為漢人的我們的文化又該如保存? 如何認識呢?
我想對於台灣地名充滿中華文化及政治意味的元素必須要先定義到底誰才是台灣人? 原住民才是嗎? 在台灣出生的漢人就不是嗎? 以閩南人口為大宗的台灣連台語都快消失的情況,更何況是人口稀少的台灣原住民又該如何保留自己語言?
除了在國小進行鄉土課程,我高中的時候學校還舉辦了 台語及客語的演講比賽。我覺得這比上鄉土課更有趣,只是我在想為什麼鄉土課只在小學的時候有,到了國中高中就沒有了? 新竹雖然是客家鄉不過也只有鄉下地方才聽得到客語。我小時後在新竹縣湖口鄉長大,國小的時候鄉土語言課要分成客語組及閩南語組上課,我記得我們班只有四個人選閩南語(而我是其中之一),雖然我媽是客家人,但我爸是閩南人,所以我們在家都說國語。每次到外公外婆家也都只是用客語和他們簡單問候,例如:「吃飽沒?」的客家話。雖然媽媽和她的兄弟姊妹都用客語溝通,但我覺得客語真的是比閩南語難很多,我小時候也不會想去學。相反的我表姊就會說客家話,因為她家裡的人都說客家話,還有一個重點是三代同堂,她的爺爺奶奶是客家人。我媽不會自己一個人在家跟我講客家話,我爸也不會說閩南話。
我覺得除了家裡因素之外
外在環境也占了很重要的成分,像我媽雖然是客家人,但閩南話也懂不少,不像我只能從看電視學的略懂略懂。
我想我還是不太了解語言管理,但廣義是懂的。
課程討論
1.為什麼都只討論英語?華語呢?
a.我們認為英文目前還是全世界最主要的國際語言,所以大家理所當然會思考自己的英文能力是否足夠能夠適應社會。
2.什麼是個人的[語言管理]?
a.我們認為語言能力的出發點是生涯規劃。
b.分類歸納個人的語言能力,覺得可以去考英語能力檢定,了解自己的能力後幫助個人規劃語言管理。
c.要建立多元思考模式,在管理多重語言時完成有效的溝通,建構個人的語言管理。
個人:越多人使用的語言討論才會有效益,現代人也是為了追求利益而學習英文。外國人也是為了想賺華人的錢所以才學習中文的。(至少中文熱是這麼起來的)
語言管理是對於該語言的使用方式以及從其背景文化中可與母語作比較進而發揮學習的效益。在互相比較中學到更多,也可反觀孰悉的母語中產生的語病。
課堂感受:今天是第二堂課,大家不太習慣上台,而且我覺得這學期的題目都需要思考很久,課前閱讀都必須認真的看過才能上課。
關於語言管理,可以看陳超明老師寫的《語言管理:面對世界人才大戰的台灣策略》,學校圖書館有這本。課堂上只是概略討論,我相信這個主題可以開一門學期課來上。
回覆刪除BLOG內容有4:課堂討論、課程主題與內容整理、補充資料和個人省思,別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