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7日 星期三

聲母發音原理


Q1.根據圖2-1,將發音器官分為被動和主動發聲器官。

主動:舌頭
被動:從雙唇到咽喉

Q2.聲母的特徵為何?

特徵在於氣流從肺部呼出之後通過口腔受到發音器官的阻礙,
持阻時間長加上從鼻腔通過等等因素而產生微弱的聲音。
 
Q3.聲母發音方法分為哪三大類?

1.發音器官相互接觸形成節制通過氣流的現象。
塞音(ex ㄅ)、擦音(ex ㄈ)、塞擦音(ex ㄐ)、鼻音(ex ㄇ)、邊音(ex ㄌ)。

2.氣流通過時用力之強度(持續性)。
送氣音(ex ㄆ)、不送氣音(ex ㄅ)。

3.聲帶是否震動
濁音 ex ㄖ、ㄌ
清音 ex ㄐ、ㄏ

個人:
我覺得外國人比較難學習的聲母是「ㄖ」,因為這是一個如果不知道舌頭該放哪,單看嘴型是發不出來的。
我個人會覺得雙唇算是主動器官,雖然是跟著上下顎一起移動,但是有一個韻母是靠雙唇主動來發音的,就是「ㄨ」,若不用嘴唇把嘴巴嘟起來就沒有「ㄨ」的音。
「ㄇ」如果雙唇沒有閉起來及單靠上下顎若沒有雙唇的配合也無法發音。

我要介紹一個影片,Youtuber Dave是在韓國生活的美國人,除了他的韓文很標準之外,他的影片都會貼心附上中文標題。

以下這個影片是由中英日韓四個語言看各個名詞差異,中文的「異」在這個影片真的是表露無遺阿!

當中國男孩念到「星巴克」時大家「???」的反應讓人覺得很好笑,「Starbucks」若是翻成「斯達巴克斯」就太長了,我想星巴克應該是想要取好聽的名子所以才翻譯成星星,不過也因此有了「星星有幾克?」的中文笑話。


2016年4月17日 星期日

連音之音讀

Q1ㄦ化韻的變音,部分屬於語流音變的脫落現象,脫落現象有什麼特色?請以ㄦ化韻舉例。

最後一個字的韻尾被省略,音素消失。
ㄞ、ㄢ、ㄦ化後併入他韻。
EX:郵票ㄦ→郵票的ㄠ韻和ㄦ合併,如是ㄠ韻消失一般
※以下是ㄦ化韻變音圖

(圖片來源:http://album.udn.com/jangjnan/photo/4078694)


Q2指稱詞「這、那、哪」連音音變屬於合音現象,請舉接數字一不變音的例子,並說明原因。

變音例子有很多,例如「這一本書」→「這(ㄓㄟˋ)本書」
不變音的例子則會因為「一」字如果有固定詞彙,就不跟「這、那、哪」合音。
例如:那一陣子、這一不小心,等等。

Q3指稱詞「這、那、哪」連音音變的例子,請觀察P168-170,找出共同點。

共同點為變音後面接量詞。




個人:

關於不變音的例子我跟我的小組員真的想了很久阿,後來我們都被量詞綁住了,所以只想到「這一千年」,雖然還是和量詞有關,但是因為一跟千無法分離,所以「這一」也不會被合併。

連音不只在漢語有,其他語言也是存在連音。
例如我們孰悉的英語「It's my life」中的「It's」即是和「It is」合併。
再來日文裡的ん幾乎不會單獨存在,お母さん的さん(san)則念起來只有一個音ㄙㄤˇ。
德文也有連音,Wie geht es dir? (你好嗎?) 中的 geht es 會變成gehts。

2016年4月11日 星期一

四聲聲調

課堂討論:

Q1請找出聲調表格的錯誤。

第三聲順序不是3→2→5 而是 2→1→4

Q2請分析「中國使用漢語拼音方案」的語音成分(音節結構,使用拼音)。

漢語拼音 /聲母/介音/主要元音/韻尾/聲調
中zhōng zh / x / o /ng /陰平
國guó g / u / o /x /陽平
使shǐ sh/ x / i /x /上聲
用yòng x/ ü / o /ng /去聲
漢hàn x/ x / a / n /去聲
語yǔ x/ x / ü / x /上聲
拼pīn p/ x / i / n /陰平
音yīn x/ x / i / n /陰平
方fāng f/ x / a / ng/陰平
案àn x/ x / a / n /去聲

Q3請歸納統整漢語拼音聲調標記的四項規則。

1.有a找a ex:yǎo (一ㄠˇ)
2.無a找oe
3.iu一起畫在後 ex:liú(ㄌㄧㄡˊ)
4.單個母音不放過ex:yì(一ˋ)

Q4輕聲是哪種語流音變?功用為何?

在說話的語流中,有些音節常常會失去原來的聲調,讀成了一個較輕,較短的調子,這就是輕聲。
輕聲屬於弱化現象,發音減弱
有區別意義的作用。

Q5相連上聲是哪種語流音變?特徵為何?

1.「異化」現象,為區別相同相似字音,發音變為前後不同
2.兩個上聲相連,前字上聲的調值變得跟陽平的調值一樣。

Q6請整理現代漢語聲調表格。

四聲;平上去入
八調:陰平、陽平、陰上、陽上、陰去、陽去、陰入、陽入
學名(俗稱):陰平調(第一聲)、陽平調(第二聲)、上聲調(第三聲)、去聲調(第四聲)
發音特色: 高平、中昇、降昇、急降




個人:
天阿,到了這一堂課我真的有好多當下聽不懂的地方阿,原本覺得不需要買課本的我,隔天馬上到博客來去定上課用書。

中文的聲調不是我們母語者可以理解的他們外國人在學習中的困難,於是我找到了「老外看中國」跟「老外看台灣」的主持人郝毅博教外國人如何學四聲調的影片。首先你要看你的學習者是怎麼樣的對象,你才能從根尋找教學方法。所以有些華語教師到國外教中文是需要會當地的語言的。 You have to put your feet into someone's shoes.  我在德國時有遇到一個上海來的中文老師,不過她德文不佳,不太能跟學生溝通,學生學習字詞不懂為什麼要這樣用她也無法好好解釋。雖然全班至少有通過了中文A1


每個語言都有他自己的聲調不是只有漢語才有,但是只有漢語如果聲調錯了就很難讓別人理解你的意思,其他語言聲調不對人家只是會覺得你學的不標準可是能懂你。

譬如我學德文,我每次回答是的時候都習慣說JA(牙),但是別人會不確定我到底有沒有懂,所以應該念四聲的Ja(訝)才對。

我學習日文時也會模仿他們的聲調,常常得到日本朋友的稱讚說我沒有外國腔,所以聲調不只可以幫助理解意思還可以有local accent.




2016年4月10日 星期日

漢語拼音

課堂討論

1.漢語拼音及其記音符號為何?

漢語拼音是中國大陸使用的記音方式,

記音符號


2.漢語音韻結構、特徵為何?有哪些發音形式?

特徵是「介音」,
發音形式有四呼:「開口乎」、「合口呼」、「齊齒乎」、「撮口呼」


3.注音的ㄓ、ㄔ、ㄕ、ㄖ、ㄗ、ㄘ、ㄙ配在聲母,為何能單獨配聲調發音?
因為這幾個注音為空韻,也就是「零聲母」的概念,一個音節寫出來沒有韻母而有聲母則稱為「空韻」,韻母被省略。

4.中國和台灣字母呼讀之差異
我們念ㄅㄆㄇ念起來其實是 ㄅㄜ、ㄆㄜ、ㄇㄜ
而中國地區則是Bo、Po、Mo (押ㄛ韻)

6.學習漢語拼音方案及注音符號的特色
對於不熟悉漢字系統的人來說如果可以有一個淺顯易懂的方法能夠學會中文,他們的首選一定是漢語拼音,只是他們以為那是用英語邏輯所寫出來的拼音,學了之後才發現根本不是那一回事。
Q以英語來說比較接近ㄎ的音,但是在漢語上卻是用來代替ㄑ的發音(這我第一次看見漢語拼音時是想不透的)
注音符號雖然是另一個系統但是學過的人通常不會再回去使用拼音,因為注音的37個音有很多是有自己的獨特發音(英語學不像的) 如:ㄢ、ㄣ、ㄝ、ㄥ、ㄖ
ㄖ 寫成Ri,有可能會念成ㄌㄧˋ之類的, 那會將學習者引導到錯的方向(若他不熟悉中文)

個人補充:

拼音有哪些呢?



中國大陸拼音



使用威妥瑪拼音的人姓在前,名字若為兩個字中間要加一槓。
例如:  Chu, Yi-Ting 
Chu的注音是ㄓㄨ,漢語拼音則是Zhu

記得有一次到台東青年旅社玩,老闆問我的名字,因為是網路訂房所以用英文姓氏,老闆則是一臉疑惑「Chu是ㄓㄨ?」 還問了我是不是台灣人。

我到德國時,他們德國人則會念成「書」的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