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課前閱讀的文章中有提到目前台灣的情況是謂「空心文化」。
社會「四無」,無禮、無義、無廉、無恥
年輕一代「六沒有」,沒有認同、沒有自信、沒有耐性、沒有願景、沒有志向、沒有主張。
在這還沒上過這堂課之前,我對文化素養的想法大概是像文章中提到的這樣:
『而臺灣人眼中一個有文化的人,應該要讀過名著,能夠說成語,能夠理解古詩,謙恭有禮,中庸耐心而不偏激,最好就是一個聖人。』
讀好書?有禮貌?順從父母?
文化素養包含了對自己文化的認識和歷史、藝術的基本涵養。
例如104年元旦在台北市政府搶嗡嗡包民眾因失利而逕自拿取裝飾用的小蜜蜂毛巾即是缺乏素養,而非文化素養。
素養是道德,是從家庭、外在環境建立的。
有的人的素養有缺陷,我們說他沒道德。
素養好的人,他們是道德高尚。
文化素養對一般人重要嗎?
我覺得對以後要成為華語教師的人是很重要的,因為要了解中華文化、歷史甚至是藝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